中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5-04-15 12:23:17
中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调查报告1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已发生着转型。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时代的——高中生的消费已成为商家争夺的生产经营新动力。琳琅满目的饰品、漂亮的服装、款式新颖的文具,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面对现代市场的诱惑,我们学生的消费出现超常,触发我们学习小组的极大关注与思考,为更深入的调查、分析同学们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做了“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这样一个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从中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研究过程:

1、立题、制定计划方案。

2、搜寻资料和理论学习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访问学生。

4、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

在开放题中,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帮助他人。这表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帮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大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政府的质疑,希望不会让政府贪污或录用。这说明目前社会上的贪污受贿的风气已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

三、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高中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反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名牌。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否则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反映出虚荣与肤浅,这是很浮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到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4、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消费不够合理等。

四、对高中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建议

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又自己来决定的,那么高中生怎样消费才合理呢?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规范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费,反对一味追时髦,赶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实效,避免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费。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订购有益书刊,学电脑,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结: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要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在修身、立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做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当代高中新青年。

中学生调查报告2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 ……此处隐藏23292个字……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

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中学生调查报告15

从当今的语文教学来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靠教材是不够的,教材中只是提供了各种体裁的优秀范文,是阅读的指针,但提供的阅读范围并不宽泛,因此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便成了中学生的必修课。可是,纵观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读书时间少。

据调查,一个初中生平均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足十分钟,不读课外书的学生也比比皆是。一位母亲道出了个中缘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女儿的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地变化,她喜欢画画、唱歌,更喜欢看课外书,可哪有时间?回到家里就写作业,有时到半夜,还有精力看课外书吗?”

二是读书目的不明确。

孩子们的随意性很大,又是为了赶时髦,凑热闹,随波逐流,昨天韩寒热,捧住韩寒的书不放;今天杨红樱的校园系列小说很畅销,看了一本有一本;明天还不知是谁在这块阵地独领。

三是读书不得法。

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而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品读等方法,多数学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眼下,许多中学生读书不做笔记,不注意积累,没有养成利用各种工具书的习惯。

四是读书功利色彩浓。

为迎接中考、高考,许多学生不得不读各种复习资料。为了提高作文的分数,又必须找一些作文来读和背。五是读科技类读物的少,读通俗类读物的多;读长篇名著的少,读短篇的多;读诗歌、散文的少,读小说、人物传记的多。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学生本身不乐意读;家长、老师不支持读;学校无场地,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重。

初中阶段要开设八九门课程,学生除了上课、完成作业外,一天时间所剩无几,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闲暇时就想轻松一下,谁还愿意去读书?

二是家长对读课外书有三怕。

一怕占时间,认为课外书是“闲书”,只有关于教学的书才是正宗;二怕会变坏,不少图书良莠难辨,怕把孩子引入歧途;三怕乱花钱,如今薄薄的`一本书动辄十几元、几十元,家长们要掂量掂量。

三是无场地或无书可读。

部分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即使有,也是一些旧书,学生没兴趣,老师不愿看。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干脆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能“望书兴叹”,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关闭了他们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

四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电视、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学生。据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以看电视、打电脑来打发休闲时光。如今,许多文学名著也被搬上了荧屏。但是,看电视剧并不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再创作的过程,阅读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应大力支持,还孩子一块自由阅读的领地,因势利导,给他们开列书目清单,并予以指导:哪些需略读,哪些要精读,哪些只是浏览一下即可。学校要彻底为学生松绑,还孩子们的“双休日”,让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场地,如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成立“读书小组”、“书友会”、“文学社团”,举办文学知识讲座等。全社会都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把孩子们的眼球吸引到书籍中来。

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不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让书籍充实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的人格,增强我们的能力吧!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书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大流乡中学)

《中学生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